找到相关内容202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存在与体悟

    可以化解各种各样的无明执著,摆脱无常与虚假的遮蔽,消弭烦恼与痛苦的缠绕,破除一切人我的分界,让人依据证空之智慧,徹悟存在的自明性本质,透入生命的形上本体,踏进意义的真实境域,获得极高的超越性慧识。同时又...

    张 新 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870589.html
  • 韩愈论佛骨表的缘起及其内容分析(1)

    。求佛之路既不通,那就反求诸己,韦凑〈谏造寺观疏〉举出太戊“早朝宴退,务抚百姓”,三年中兴殷道,“此岂造寺观哉?”宋景公时以仁行政,终于化解了天灾,“亦非造寺观也”,即使是信奉黄老之术的汉文、景二朝,...

    谭澎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42470615.html
  • 满谦法师:佛教的国际交流

    为大使,请示佛陀,佛陀借机开示阿难,跋祇国不能侵损的七个理由,雨势听后便放弃攻打跋祇国,阻止了一场战争发生;从其中我们可以见到佛陀以“七不衰法”(注1)智慧之喻,巧妙的化解了一场两国间的血腥战争。  ...的敌人,希望能透过跨宗教的交流与认识以化解彼此的敌意与误解;Thomas Walsh博士说:所有的宗教都传递着慈悲、爱人与互相体谅的本质,这都是维护世界和平所需具备的条件,唯有透过世界各宗教的智慧、各...

    满谦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4570741.html
  • “天地有道”与“回念一几”──以“人的素质”之提升为核心

    向这样的心灵作用。心智指向执着性的对象,因之而有所染执,带引出人间之业,而心灵则是通极于道、化解此执着性之染执,而开启一天地之美。人生活于天地之间,参赞此天地之化育,皆由于有此心灵也。正因有此心灵故...

    林安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2870785.html
  • 从庙产兴学风波看民国时期的政教关系

    协调,为化解政教冲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。正因为如此,在庙产兴学风波过程中,南京国民政府往往能因应佛教界的要求,对于有关庙产兴学的提案置而不议,对于佛教界的申诉及时作出回答或解释,或在政策上作出适度让步...

    陈金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4970791.html
  • 林清玄学佛散文的教主形象

    现在,终于连生活也安静了[注32]。」从前的「苦中作乐」并没有化解其婚姻的苦,反而以再婚落入到另一种形态的「苦中作乐」。  三、教主──散文说教的魅力  林清玄无意于宗教的发展,不是形式上的「教主」,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1070842.html
  • 石头希迁的禅思想及其教育方法

    它解作为接引当时道化佛法的思想界,  有意化解南北宗的对峙而进行沟通之作,亦非没有理由,因  此,在诠释文献上,一则出于史实,一则出于教法方便的安  排,均无不可,唯详情,则有待研究。  (注19):...

    林义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3570922.html
  • 敦煌佛经写卷题记之现实性

    无分轩轾  。亦即出于生命当中遭遇到难以化解之危机时,藉由造经之积功德,  虽未必能如「功能神祗」般灵验,然而站在「报应」的立场而言(注 5 )  ,佛教拥有赎罪解脱之方便法门,故虔心书写,即可取得...

    罗汀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35971065.html
  • 明太祖与僧道——太祖的宗教政策

    老之倾向,且儒学与佛  道之本质毕竟有所不同,难免会有冲突。为了化解三教之争  ,也为了稳定政权,明太祖遂以调和三教为己任,使皆能为  己所用以利于治道。  为了调和三教,太祖经常为文申论佛道二教,并...

    朱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3371097.html
  • 台湾“新兴宗教”的现象商议

    「传统」,这种判别牵涉宗教内容与形式的认知问题,有时是相当主观的,未必能形成普遍的共识,来化解观念上的争议。本交虽然知道这个问题很复杂,不是一篇短文所能解决,还是将问题抛出来,希望有抛砖引玉的效果,让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071182.html